Search

第十章一開頭,作者舉了一個例子。

西元2000年,奇異(GE)是美國市場價值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第十章一開頭,作者舉了一個例子。

西元2000年,奇異(GE)是美國市場價值最高的公司。規模幾乎是第二大的公司Exxon的兩倍。

到2020年底,GE的股票帶來15年累積-3.18%的報酬。市值排名掉到第73。

這個例子有幾個重點。

首先是當下看起來不可一世,不可或缺,似乎不可能走下坡的公司,日後也可能走向衰退的路。

再者是,當大公司衰弱時,新起公司取而代之。投資整體市場的投資人仍然得到很好的成果。

所以,不要再用”某某公司完了,台灣也完了”,當作投資理由。這種說法恐怕只會顯示講的人對金融市場歷史的缺乏認識。

而像GE這種衰退,還算比較”良性”的狀況。

作者引用一些令人更有警覺的數字。

從1950到2009在美國股市交易的29,000家公司,有80%在2009以前已經消失了(破產、被合併等)

美國上市公司的半衰期是10.5年。也就說,你現在看到的美國上市公司,其中一半在十一年後,就不復存在。

書中也有提到大多股票是不賺錢的研究報告。

也就說,很多選股的人整天想的就是:”選對股票就會賺大錢”。

其實他把自己放入的情境恐怕比較像是:”選錯股票虧大錢”。

然後,合理化這種嚴重劣勢遊戲的說法常是:”我比較聰明”、”我比較用功”。

當然了,別人都比較笨、比較不努力。

自大加上不知風險的投資人,整天說要勝過市場,恐怕不是明智之舉。

或許也不能怪他們。大多人一步入投資的世界,就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洗腦,說投資就是要”選公司,挑股票”。

作者寫:

”One of the secrets to investing is stock-picking isn’t nearly as important as people on financial television would have you believe.”

“投資的秘密之一,就是選股沒有財經頻道上那些人希望你相信的那麼重要。”

去玩選股的遊戲,你很可能是為他人服務。為販售選股方法的老師服務,為從交易中收費的券商服務、為比你遠具優勢的法人服務。

然後以犧牲自己的財務未來作為代價。

投資,你要懂得”自私”一點。多照顧自己一點。

選股,會讓你以為在自己努力,其實你是為別人而忙。

單一股票會變零,整體市場不容易變零。

全市場指數化投資,確保你投資時的”生存權利”。

在人生各種競合遊戲中,可以活下去,持續參與,不被一次重大失誤打到站不起來,往往才是最重要的。

投資,也不例外。

全文也可見今天文章:
https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2021/03/everything-you-need-to-know-about_19.html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綠角財經筆記是一個專注於指數化投資概念,指數型基金,ETF,資產配置與美國券商投資相關討論的部落格 網址: http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
View all posts